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
按一下「全部接受」,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 按一下「確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
臺灣養豬產業回顧
- 國際背景影響:2023年,國際原物料價格下降緩解了養豬業的飼料成本壓力。臺灣政府繼續免徵部分飼料原料的營業稅,並推廣種植硬質玉米以提高自給率,降低養殖風險。
- 國內措施:強化防疫措施、穩定育成效率。產業則努力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並拓展國際市場。
國內毛豬生產與消費
- 生產數據:2023年臺灣有5,761個養豬場,豬隻總數為531萬頭,平均每場飼養940頭。全年毛豬屠宰748.4萬頭,產值約851億新台幣,占畜牧總產值39.6%。
- 消費趨勢:2022年國人平均豬肉消費量為36公斤,自給率降至88.5%。
進口與外銷
- 進口:2023年進口豬肉總量95,385公噸,主要來自加拿大(41.3%)、西班牙(24.6%)及美國(12.1%)。歐洲進口量減少40%,首次從巴拉圭進口豬肉。
- 外銷:2023年臺灣首度向菲律賓出口生鮮豬肉22噸,顯示臺灣豬肉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防疫與升級
- 傳統豬瘟拔針:自2023年起全面停打豬瘟疫苗,若到2024年無案例發生,臺灣將申請為「非疫區」。此舉可減少成本,並提升國際競爭力。
- 生物安全措施:政府推動低碳生產和智慧化管理,改善養殖環境,以實現永續發展。
產業數據與趨勢
- 規模擴大:大型養豬場數量增加,2023年超過1,000頭的豬場占總豬隻數的72%。
- 價格與成本:2023年每公斤豬肉平均交易價格上漲10%,但生產成本亦有所增加。
- 產量:2023年屠宰頭數及周轉率略有下降,顯示市場調整中的波動。
結論
臺灣養豬產業在2023年展現了高度的適應力和創新能力。在全球供應鏈和氣候變遷挑戰下,政府的支持政策如減免稅收、推廣自給原料及強化防疫措施,為產業提供了穩定基礎。進口來源多元化及首度外銷豬肉至菲律賓標誌著國際市場的突破。
未來挑戰包括:
- 氣候變遷與低碳轉型:需進一步推進永續和智慧管理。
- 國際市場壓力:歐洲和美洲豬肉的競爭仍具威脅。
- 消費自給率下滑:需在供應鏈效率和國內市場需求間取得平衡。
整體而言,透過創新、政策支持與市場拓展,臺灣養豬產業正邁向更高附加價值及永續發展的道路。
更多訊息
臺灣的即食農漁產品及機能性食品市場正經歷快速轉型與成長,主要由現代消費者對便利性、健康及永續性的高度需求所驅動。在供應鏈方面,政府與民間企業正大力投資於自動化加工技術與全國性冷鏈物流體系,以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提升食品安全與品質,並強化外銷競爭力。
台灣水產養殖產業是其漁業經濟的核心,2019年產值已達新台幣375億元,佔整體漁業產值的40%。面對極端氣候、勞動力短缺與國際市場競爭等挑戰,台灣政府正投入大量資源推動產業轉型,聚焦於「漁電共生」與「智慧養殖」兩大主軸,為國際設備與技術供應商創造了龐大的市場機會。
台灣禽類產業在畜禽產值中占有重要地位,2022年家禽產值約568億元,約占整體畜禽產值的28%。家禽主要包括蛋雞、有色肉雞、白肉雞及土番鴨等,蛋雞飼養密度最高,2022年底蛋雞存欄約4,522萬隻,有色肉雞約2,674萬隻,白肉雞約2,409萬隻。2022年雞隻屠宰供應量達3億9,240萬隻,鴨隻約3,661萬隻。
臺灣畜牧產值每年約達新臺幣1,858億元(110年數據),約佔農業總產值的34.6%。在畜牧業中,毛豬產業位居首位,是臺灣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2019年養豬業直接產值達709億元,占農業產值13.77%,而整體養豬產業鏈產值更高達1,500億元,相關從業人員約60萬人。
極端氣候已成日常,農業部於2017年啟動智慧農業推動工作,盼在極端氣候下穩定產量、降低人力,農業部桃園農改場輔導桃城蒔菜農業生產合作社導入溫室蔬菜智慧灌溉系統與省工機械,還有蔬菜生產排程系統,人力節省4成,產量提高2成以上。
氣候變遷帶來的「漸變」與「突變」雙重衝擊,使得傳統水產養殖經營模式面臨重大考驗,迫切需要透過智慧科技、節能技術與韌性管理來建構新世代的永續養殖場。
台灣蛋雞場每日產出大量雞糞,如何將這些廢棄物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源是畜牧業面臨的重要課題。根據現有研究與實踐案例,雞糞可通過多種方式實現資源化利用,主要包括製作有機肥料、生物能源轉換及生物處理等。
2023年夏季,臺南某養殖場在一個悶熱的夜晚,一夕之間損失了價值上百萬的石斑魚。這並非孤例。隨著極端氣候事件頻率增加,類似的災難正在全臺各地上演。聯合國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已使全球平均收入減少約19%,而水產養殖業則是受創最嚴重的產業之一。
臺灣曾以「水產養殖王國」美譽著稱,然而近年面臨極端氣候、水土資源限制、生產成本上漲、勞動力老化及技術傳承斷層等嚴峻挑戰,傳統養殖模式的產量瓶頸日益突顯。隨著能源價格波動、環境法規趨嚴以及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水產養殖產業正迫切需要推動綠色轉型,以提升競爭力並實現永續發展。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農業部今天表示,金融支持加碼補助、強化冷鏈、加速加值轉型、取得國內外認驗證、擴大國內行銷、擴大海外行銷等3大面向的6大措施支持方案已在官網專區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