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
按一下「全部接受」,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 按一下「確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
由中國畜牧協會、世界家禽學會台灣分會主辦的「第三屆動物精準營養論壇」已於8月30日圓滿落幕。農業部杜文珍常務次長特別到場響應並致開幕詞。論壇聚集了超過7國、287位分別來自飼料業、農企業、養殖戶及官學研等畜牧業專業單位專業產學人士與會。
臺灣的畜牧界面臨無抗養殖、低碳畜牧等新思維挑戰。「第三屆動物精準營養國際論壇」的4大主題:透過氣候變遷與低碳畜牧的飼養調整策略、飼料添加物的養殖應用、腸道微生物對低碳飼養的影響,以及營養素對精準營養管理的重要性。本次邀請14位重量級講師,如施宗雄博士、邱義源教授、蘇忠楨教授、鄭永祥教授、李滋泰教授、陳國隆教授、黃大駿教授等,也特別邀請福壽、貿立、酪多精、大成、因美納、金萬林等台灣重要產業界代表與會。透過國內外動物營養的產官學界專家學者共襄盛舉,探討世界最新的精準營養管理趨勢與研擬策略,讓台灣產官學界獲得更多更新穎的綠色飼養精準營養管理新知,為臺灣的低碳畜牧產業發展,激盪出更不一樣的火花。
在「氣候變遷與低碳畜牧的畜牧調整策略」主題中,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許晉賓博士談到:「豬隻與雞隻新飼料國家標準的修訂」。內容表示,全球日益關注循環經濟和溫室氣體排放,其中特別著重於蛋白質使用、胺基酸平衡以及營養分實際消化率等因素。因此,首要修訂豬隻和雞隻的飼料標準,以提高飼料的消化效率,減少氮排放,應對氣候變遷和低碳畜牧的挑戰。嘉南藥理大學環境資源管理系黃大駿教授和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蘇忠楨教授,分別提供「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現況」及「畜牧業淨零碳排策略、碳交易 ( 或碳抵減 ) 之方法學及交易市場」的深度見解!讓我們更能了解,溫室氣體如何對畜產造成衝擊?相應的解決方法?(例如:調整配方降低腸胃發酵產生的氣體和減少糞尿中供微生物降解的有機物……),以及由減碳趨勢延伸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ETS)和計算方法(IPCC、LCA、CDM、GS 及 VCS)。福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洪堯昆董事長則展示:如何透過智慧養殖、AI 輔助、人才管理、監測分析、有機堆肥等方法,達到精準飼養、循環利用的一系列目標,實現「智慧飼養與低碳轉型」。
這場論壇不僅討論了精準飼養,更凸顯另一重要的主題,即: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在探討「飼料添加物的養殖策略」主題中,貿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中藥臨床學會蘇超麒理事長分享:中草藥萃取,如何應用在伴侶動物和經濟動物,以及其發展的潛力。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鄭永祥教授展示:冬蟲夏草、蟲草 (Cordyceps spp.) 固態發酵產物在動物飼養上面的應用、效果,包含:免疫上的調控、抗癌、抗發炎等。國立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李滋泰教授則探討:植生劑飼料添加物替代抗生素的觀點和效益,如:抗氧化作用、抑制異常發炎反應,並提到利用多種副產品(油柑葉)及廢棄物(茶末)製成植生劑飼料添加物。這些方法都有助於減少抗生素的依賴,提高畜牧業的永續性。
「腸道微生物在精準營養的應用」這一主題的探討中,酪多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施宗雄教授和國立嘉義大學動物科學系陳國隆教授分別對:微生物之於腸道和利用微生物將廢棄物再次利用,這兩個觀點進行討論!施宗雄教授指出:益生菌、益生素、後生元,能夠改善腸道內的菌相,使益菌群占主導地位,有助於維持體內健康,促進吸收,減少抗生素使用。陳國隆教授則講解到:透過微生物發酵和降解,將農產品廢棄物轉化成飼料添加物能「減少碳足跡」與研發過程中的成果(取代魚粉)、缺點及後續發現,如:嘉大蛋白,效果顯著但有異味、可能改善異味的CU33、LYS1菌種、植物性發酵基底的添加物。
論壇的最後討論「營養素在養殖產業的重要性」。首先,國立嘉義大學邱義源教授指出:現代飲食、作物和飼料原料的單一化可能導致體內營養不均衡,進而使身體異常。也談到微量元素的狀態及微生物在畜產中的應用,例如:螯合狀態的元素能增加吸收效率,增加動物生長表現的同時,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大成長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李俊德博士則是以大成益活雞為例,展示如何實現全程無抗飼養,強調其十字戰略的供應鏈優勢,包括:上游原料、加工、生技子公司、終端銷售,以把控「優質的雛雞」、「精準的營養」和「飼養規格」三大因素。這種養殖方式遵循全球無抗的趨勢,同時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因美納台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咨涵博士則延續前兩位專家的主題指出:利用基因定序的方法,篩選出最佳的動物,並依動物提供最精確的飼料配方,將先天和後天因素完美結合,不僅能縮短篩選時間,還可以降低碳排放、提高肉質品質,增加營養價值等多重效益。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李一泓助理教授對陽明山的環境及野化水牛健康狀況討論:2020 年底,發生大規模死亡事件,解剖後發現這些野化水牛長期營養不良。後續觀察季節、行為、體態、血液、維生素E,等因素對野化水牛的影響,雖然結果無明顯差異,但氣候變化影響了植物的維生素E含量,補充營養的必要性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主辦單位中國畜牧學會王淑音理事長表示:「藉由精準營養論壇可以把學界研究的最新成果呈現給所有的業者;或者是讓業者的研發產品與效能進行發表,透過討論來了解產業需求,並幫助農民讓飼養管理更加有效率,且達到低碳畜牧管理的目標。」
了解更多第3屆動物精準營養論壇: https://www.taiwanagriweek.com/forum-detail/animalprecisionnutrition/
更多訊息
2023「臺灣智慧農業週」暨「臺灣國際海洋暨漁業產業展」於今(31)日至9月2日假南港展覽館一館一樓重磅登場,主辦單位貿有展覽公司邀請到農業部杜文珍常務次長、彰化縣王惠美縣長、中央畜產會林聰賢董事長到場致詞為展覽揭開序幕。
國際漁業展邁入第九屆,海大每年都為這個國際展會帶來新的研發進展與引領新的概念。配合今年大會主題「One world, One health」,海大以藍色科技為展覽主軸,將展出超過20 項最新研發科技,同時有 6 間海大產學聯盟的廠商也一起參展,讓國內外廠商可以了解海洋大學在落實產學合作上的成果。
為推動藍色科技在智慧水產領域的應用,促進永續水產發展,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中心和營運總中心與臺灣海洋生物技術學會攜手舉辦「藍色科技:打造智慧水產多元健康永續未來」論壇。該論壇將於南港展覽館一館4樓舉行,為期2天,分別舉行論壇和產學媒合活動。
由貿有公司主辦的第八屆臺灣智慧農業週暨第九屆臺灣國際海洋暨漁業產業展,為亞洲唯一整合智慧農、漁、畜及冷鏈技術的專業產業展。鑒於全球對環境永續的重視,農業智慧化、循環再利用等永續農業發展勢在必行。2023年特以兼顧「獲利」與「永續」為主軸,在農業部指導下,將於8月31日至9月2日假臺北南港展覽館一館一樓盛大展出。由台灣及全球21國參展商,合力展出2,000項產品,提供國內外買家一站式採購,滿足農漁畜及冷鏈產業智慧化升級需求。歡迎各界人士預先登記觀展。
第八屆「臺灣智慧農業週」將於8月31日至9月2日在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辦,包含「臺灣國際農業暨園藝技術展」、「臺灣國際畜禽技術展」、「臺灣國際農業生鮮冷鏈展」三大展,輔助優質業者開發商機、尋找合作夥伴與國際曝光機會,更將打造亞洲農漁畜產業知識與技術交流平台,並成為農漁畜產業設備及產品的供應與創新基地。
我們很榮幸地宣布,臺灣國際漁業展團隊受邀參與11月3日在 韓國釜山辦理的「世界級水產博覽會主辦單位交流會議」,我們與韓國漁業貿易協會簽屬了商業合作備忘錄。
由行政院農委會畜牧處、台南市政府大力支持與指導,中國畜牧學會主辦,行政院畜產試驗所、世界家禽學會台灣分會協辦的「2022第二屆動物精準營養國際論壇」,10月26~27日在大台南會展中心盛大舉行。
大臺南會展中心共同舉辦的「第6屆肥豬國際研討會」及第二屆動物精準營養國際論壇圓滿落幕,28日將參訪臺南及屏東地區的畜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