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
按一下「全部接受」,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 按一下「確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
海水魚較淡水魚味道鮮美,是大多數人偏好食用的魚種,造成全球皆面臨海洋漁獲枯竭的問題,水產養殖產量因而將超過野生捕撈!然而陸地易遭天災及人為的破壞,加上耕地及淡水短缺,將陸地養殖移至海上箱網養殖,打造「海洋牧場」已成趨勢,不用出海捕撈也能吃到海水魚,陸地可回歸做其他利用,節省了淡水資源,減少碳足跡及災損,友善的養殖環境降低養殖業對環境的衝擊,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
箱網養殖邁向科技化發展
台灣箱網養殖產地以澎湖及屏東為主,主要養殖石斑、海鱺等高經濟魚種,目前漁業署補助海洋大學投入「智能化箱網養殖技術」開發,用科技提高投餵效能,節省人力及時間成本,且自行研發「箱網設備預警系統」能即時發出洗網及破網警示以降低損害,並以多元載具串接監控設備,隨時隨地追蹤以提高生產效率,提升養殖產業經濟價值。目前國內海上箱網養殖只有3千公噸,漁業署有計畫把陸域養殖逐漸往海上發展,目標未來10年要增至5倍,達到1萬5千公噸,海上箱網將是養殖產業的主力,是漁業署重點輔導產業。
台灣科技化箱網養殖製造商
元祥金屬工業
主要生產銅合金線產品,生產的「AB65銅合金抗生物附著箱養殖網」線材能有效抑制寄生蟲與病原體,防止藤壺、海藻、貝類等生物繁殖附著,並有高抗張強度、耐磨損抗海水腐蝕,能抵抗強勁的海流,甚至在黑潮海域皆可維持箱網的形狀,足夠的空間能防止魚群相互擠壓並維持含氧量,能提高產出量。
金洲海洋科技
為全球前三大製網廠,生產各種海上漁業所需網具,採用世界知名化工纖維大廠所生產的特殊黑色原絲,製造出的各種圍網,具有更高的耐磨性與高拉力。金洲重視箱網開發與製造,網片均採用抗UV和高拉力之原絲來編織,能夠耐水深20公尺以上的深海惡劣氣候與防掠食動物咬破,及通過挪威NOOMAS Sertifisering認證公司之箱網養殖NS-9415認證標準,值得養殖戶之信賴。
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致力開發「白蝦AI智慧養殖系統」,具有水下影像辨識及智慧投餌技術,能直接觀察白蝦在水下攝取食物及生長大小等即時生物資訊,避免誤判或風險時機延誤而造成重大損失。以AI智慧科技幫助養殖漁業節省人力、降低風險,提升產值與效益,將臺灣養殖漁業帶入智慧化的新世代,獲得2021年未來科技獎及2022第19屆國家創新獎。
儀興科技
台灣專業儀表製造商,硬體產品有「水下攝影機」及「鏡頭箱體」,專利設計箱體過濾網,內建LED燈照明,並能防海水及防鏽。軟體產品有「AI影像強化及智慧分析」,傳送即時影像,分析蝦隻健康成長狀況,生長趨勢偏離會示出警報,並分析蝦隻大小做為收成依據。
Fishtek Marine
鯊魚及海豚經常損壞漁網捕食魚群,漁網被損壞漁獲量減少,造成經濟產值巨大損失。產品「反掠奪聲響器」比標準威懾聲響器更響亮,能產生隨機不可預知的聲音,當鯊魚及海豚靠近網時會驚嚇牠們,達到驅趕的效果。
耀天科技
以銷售及研發衛星通訊及航海設備為主,產品「潛水員追蹤器」有輕巧耐用的堅固外殼,使用AIS通訊技術,通用性高,可自動連續發射信號,定位快速精確。「AIS人員落水求救發報器」抗震耐摔有工業級塑膠外殼,可連續工作時間長達7天,防水深度達100M,傳輸範圍4NM。這兩項產品皆是養殖人員所需的安全設備。
銘祥科技
致力研發製造物聯網AI感測器和控制器,將系統模組化建構完整的管理系統,能打破空間和時間的藩籬,隨時隨地掌握養殖狀況。產品「雲端水下攝影機」可監視箱體中的狀態,例如:水質監測、分析餌料並自動投餌,箱網之間則可以透過雲端系統進行管理監控。
思銳科技
開發AIoT 智慧物聯網系統,透過IoT水質監測與IP攝影機技術,加上支援行動軟體顯示,物聯網能即時連到Line,將現場異狀截圖即時傳至管理者手機,也能透過手機調整現場設定。與國家級法人研發單位如:農業科技研究院、水產試驗所、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工業技術研究院、資策會等,進行技術移轉與研發合作,實現智慧養殖。
更多訊息
畜牧場被視為鄰避設施常遭遇抗爭,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計畫」成果豐碩,將畜牧廢水變為沼液回灌農作物,「黃金變綠金」解決全台7分之1畜牧廢水;生雞糞變成造粒肥料,一年可增加3億產值;而鳳梨、檸檬果皮等農廢開發為替代性飼糧,一年可減少向國外購買乾草芻料2.3億元,提高國產芻料自給率達4%。
你知道嗎?在有限空間內也能大幅提升水產養殖效率!循環水系統為水產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不僅能穩定水質、降低養殖風險,還能結合漁電共生技術,實現節能減排與環境友好。
循環水系統的核心在於高效生產與永續經營,從前期建置到長期效益,都展現了無限潛力。無論是創新技術還是環境保護,循環水系統都為水產養殖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台灣的漁業資源正面臨重大挑戰,推動「責任漁業」是保護生態、創造永續未來的關鍵一步!從創新捕撈技術到保育生態棲地,每一步都為共創藍色經濟的未來努力。
依據FAO的報告﹐全球約有1/3的水產品被浪費。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有效的冷鏈管理和加工技術﹐將這些浪費減少到最低﹐並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依據農業部發布的糧食供需年報﹐特別是每人每年水產品消費量自111年31.04公斤提升至112年31.65公斤(增加1.67%)。
畜牧產業不但為國人提供健康美味肉品及優質蛋白質來源,而令人「聞」之色變的畜牧糞尿水,在農業部輔導與推動下,透過適當的處理不但成為供應作物生長的「肥水」,還創造環保「綠電」與「綠能」,而糞尿水處理產生的污泥更成為「黑金」,成為提升工業廢水處理效果的利器,使畜牧產業成為循環經濟的先驅與典範。
「淨零排放」為全世界關注的重要議題攸關地球的永續發展,在畜牧生產方面提高畜產動物之生產效率為必要之策略與目標,藉由低碳與減碳之生產模式開發應用,飼糧添加益生菌為一項極為有效的生產策略。飼料用益生菌的需求將與日俱增。另外優化養殖環境亦為產業永續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降低環境污染的微生物產品開發與應用有助於畜牧產業ESG之落實。
台灣家禽產業自1960年代起,由後院式養殖逐漸轉型為企業化經營。
2023年,台灣家禽產業年產值達1,079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8.58%。
手冊的編輯旨在提供家禽產業的量化數據,協助制定管理與決策,並記錄產業發展。
抗生素的過度使用會帶來食品安全隱憂和環境負擔,無抗養殖正在引領全球農漁牧業的新趨勢!透過健康管理、生態優化和智能環境監控,我們一起守護動植物與地球的健康未來。
無抗養殖(Antibiotic-Free Farming)不只是趨勢,更是責任!
探討青蔥病蟲害整合性管理(IPM)的推行與成效。面對氣候變遷與新興病蟲害,傳統防治方法易導致農藥過度使用與抗藥性問題。花蓮區農改場透過政府資源與技術輔導,在宜蘭等地設立IPM示範區,推廣健康種苗、生物與物理防治等措施。IPM技術有效減少農藥使用10~90%,防治成本降低20%以上,產量提升10~25%,淨利增幅達24.56%。透過示範推廣與植醫制度輔助,農友對IPM接受度逐漸提高,推動青蔥產業邁向永續發展。
想要健康作物、高效產出,ICM (整合作物管理) 就是你農作成功的解方!從健康種苗到科學施肥、病蟲害管理,讓你的農場實現高效能與永續發展!還有更多實用策略與技術加持,讓農業更強大、更有競爭力!